中國武術的現代價值

武術原本就起源於我們防衛自己的本能,漸漸地為了使用效率,開始有人集結使用心得,編出招式,為了效果,增加了重量訓練,復因地域的隔閡,思想的不一,於是開始創造出了門派!
武術的訓練方法繁多,在戰爭頻繁的冷兵器時代,兵器的攻防才是訓練的重點,所以紀效新書中才會說:
 "拳法似無預於大戰之技,然活動手足,慣勤肢體,此為初學入藝之門也, 故存於後,以備二家。 學拳要身法活便,手法便利,腳法輕固,進退得宜,腿可飛騰。 而其妙也,顛起倒插。 而其猛也,披劈橫拳。 而其快也,活捉朝天。 而其柔也,知當斜閃。
故擇其拳之善者三十二勢,勢勢相承,遇敵制勝,變化無窮,微妙莫測, 窈焉冥焉,人不得而窺者謂之神。"

所以在當時拳腳功夫應該是在民間比較流行,而且在明朝時達到一定的巔峰.
到了清代,火器漸漸興盛,列強入侵,拳腳兵器已經無法符合戰爭需要了,例如義和拳亂,八國聯軍攻破北京城後,功夫,冷兵器漸漸的正式退出戰場...取而代之的就是火器.
復因現在練拳的習慣均以拳套練習為依歸,對練等各種對抗性練習大幅度減少,加上健康概念,功利社會環境,甚至是宗教意識的導入,中國武術真正的實用性已經大大的降減了!
反觀拳擊,MMA,K1,泰拳,空手道,跆拳….等拳種,因為擂台比賽的關係,其技術得以發揮實踐並且不斷在精進,相形之下,就實用性而言,因為對打的少,中國武術反不如上述這些武術了!
所以我們實在不該再自欺欺人,中國武術並非是世界第一!

若論國術能給現代人帶來怎樣的益處,個人的見解是:

一.    防身:
武術本就因用而設,沒有練習應用,則武術跟一般體操運動並沒有兩樣,更何況社會上仍會有意外衝突會發生,所以防身價值仍是有其必要!若是要上擂台比賽,在現有的競技運動規則及護具的規範之下,現有的國術需做相對適應規範的調整,才有可能在場上有所發揮!而練習中國武術的人,也不能自外於世界蓬勃發展的其他武術,除了要不斷地整理自己所學外,仍需吸收其他武術運動的優點,尤其是在科學化的訓練,生理結構解剖上,我們不能再只用陰陽五行,八卦等這些古老的學說來自圓其說,必須從零思考,重新解構才行!

.健身:
傳統武術強調的不獨是肌肉,更在意結構,身心,呼吸...等均衡練習,練拳先練身體,其內涵豐厚,發展出了許多健身強身的功法,其優秀的內容並不下於瑜珈,或現下的核心肌群的練習,例如傳統的易筋經,八段錦,羅漢功.....,甚至是站樁功,太極拳,八卦掌都是流傳已久,對身體素質的提升有明顯幫助,且也有許多醫學實際證明的功法及拳種!練拳防身兼健身!而且這些內容均強調呼吸吐納,身體結構要合乎生理及動靜平衡不能偏廢,實在是在現下的社會中,所需要的運動之一,青少年練習健身術,可以有助於身體均衡發展,並有培養靜定的效果,成年人除了可以養身外也可以調劑身心,調適繁重的工作壓力......

.氣質變化:
學武術的人經常陷入能不能打,會不會打的爭論之中,殊不知,現在的世代,一顆子彈就可以解決了!即使功夫再高,經驗再多的人也不見得每次都會戰勝,就像是NBA籃球隊,戰績最佳的球隊也會輸給戰績最差的球隊一樣,有練的,練比較好的,勝率就比較高!
但是練武的人只言打,不言其背後的精神價值,只是凸顯"草莽""好勇鬥逞"而已!
這個社會永遠都不缺"武夫",反而缺的是武術本身的這種"不怕吃苦,求勝,堅持"的正面能量"!
練習武術能讓體弱的人,使之強壯!精神散亂萎靡的人,使之專注振奮!懦弱的人使之勇敢!怕事的人,使之勇於承擔!
能文能武,文武合一的教育,這才是武術真正要發揚的智慧與精神!就像是古代的武將,岳飛,戚繼光.....,才是我們該學習的方向!
以上僅是我個人的看法,武術並不是我們生命的全部,學習的過程其意義遠大於結果!
武術作為一種運動,需要新的思維和定義!需要你我一起來定義!


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