肌筋膜之於傳統武術
一、肌筋膜的發展
肌筋膜並不是甚麼新名詞。
中醫對肌筋膜的描述至少在「黃帝內經」時就有了,而西方雖在中古世紀就知道肌筋膜的部分功能,但真正有系統化的研究要到1960年代以後(見肌筋膜健身全書)。西方雖是發展較慢起步,但對其相關的知識卻是突飛猛進的進步,大凡肌筋膜的種類、功能、成分、訓練及補給都研究的相當詳細。反觀華人延用的還是和古代一樣的內容。
常在網路上看到有人認為肌筋膜中國古代就有了,西方還晚我們幾百年甚至上千年哩!殊不知,這就和外國人的飛行器都已經登陸火星了,我們還在說火藥是中國人發明的一樣。
那麼,在肌筋膜的鍛鍊上是否還有西方醫學未嘗看到的地方,我個人認為是有的,而且我認為中式武術所謂的「易筋」就是在鍛鍊肌筋膜。
二、肌筋膜的訓練方式
在「肌筋膜健身全書」中提到肌筋膜訓練的四大原則:「伸展、彈振、覺察、活化」,分別對應了「型塑、動作、傳遞、供應」。鍛鍊了肌筋膜就應該會鍛鍊到肌肉,而鍛鍊肌肉卻不一定能鍛鍊到肌筋膜。
而在中國的武術中也有「易筋」的說法,除了前述外,尚有例如骨轉筋擰、撐筋拔骨、撐按、一緊一扣...等,相信還有很多我不知道的。
有些在古譜裡有明確的描述,在「增演易筋洗髓內功圖說」裡:「數一字,拳一緊合,四十九字。」或「每數一字,拳一緊,拳想上舉,肘想往外抵合,數四十九字。」
或看形意拳大家 孫祿堂先生對易筋練法的描述:
「暗勁者,拳中之柔勁也(柔勁與軟不同,軟中無力,柔非無力也),即練氣化神、易筋之道也。」
「拳中所用之勁,是將形氣神(神即意也)合住,兩手往後用力拉回(內中有縮力),其意如拔鋼絲。兩手前後用勁,左手往前推,右手往回拉﹔或右手往前推,左手往回拉,其意如撕絲綿﹔又如兩手拉硬弓。要用力徐徐拉開之意。」
一手前推,一手回拉,即是上述的彈振、緊扣或撐按的方法。而「意如撕絲綿、意如拔鋼絲、將形氣神(神即意也)合住…」即是上述的覺察。
了解這些,不是練了某些方法你的能力就會突飛猛進,人終究是人無法變成神。不過就是東西方哲學著重點不同,中方認為練力量有其極限,這個極限可能是進步、或是靈活度、或是年齡的瓶頸…。所以在某個階段後,轉而鍛鍊肌筋膜了。看看差異點讓自己多一個觀察角度,而不是站在自己的角度抨擊另一個角度,我想會學到更多。
三、武術練筋膜的好處
1.渾元一體:肌筋膜有串聯成筋膜線的功能,所以武術上常想把自己練成「整體」、「球體」、「節節貫串」…等等,這些都和肌筋膜併成「張拉整體」的功能相關。西方健身的「剛性」也是類似概念。
2.提高靈活度及流暢性
3.功能效用可以保持的較久,肌筋膜的細胞從鍛鍊到全部新陳代謝需2到3年,所以練習看到的成果慢,要退化也較慢。
4.有益身體健康,西方從使用功能的角度看筋膜,而中方用本體經脈的角度看,所以傳統的養身術皆是鍛鍊依附在經脈上的經筋系統。比如我曾練過易筋經的「三盤落地」,練的就是腎經筋;又比如八段錦「調理脾胃首單托」練的是脾筋筋或是八卦掌「鷂子鑽天」擰的就是心經筋…。或許中醫有很多都無法用科學證實,但效果卻是明確的,比如針灸。
說練肌筋膜的好處絕對不等同於排斥練肌肉,實際上「易骨」就和練肌肉有關。所以請勿以偏概全,只是練怎樣的、何處的肌肉而已。以上為個人偏見,錯誤在所難免。
#花蓮武術教學
#花蓮健身武術
留言
張貼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