練習雜記

【絕招】
傳說中李師祖的絕招是『猛虎硬爬山』,
形意拳郭雲深是『半步崩拳打天下』、八卦掌翠花劉的『單換掌』、阿里拳王的蝴蝶步…等。
都是享譽武林的絕招。
武俠小說裡的人物,如喬峰的絕招是『降龍十八掌』、
楊過的『黯然消魂掌』、張三丰的太極拳……等
連現代的霹靂布袋戲都有絕招的,
一頁書的『蓮華聖路開天光』、葉小釵的『活殺留聲』、傲笑紅塵的『烽火紅塵路』…等!
以上雖然是玩笑話,但上述武術界確實有人是以絕招而成名的。
但是,不是你練了絕招就有了靠山的。
劉師爺的師兄張祥三先生的文章裡:
『雙練者即二人各勢所長選擇一著,此發彼接,以試遠近角度,隨手變化,至一著純熟,再練一著,一著一著練習,必至從心所欲,臻入化境,勿論彼如何來,如何變,必使處處受制於我,至所學皆能運用自如,法隨意生,手隨念行,擊人於不知不覺之間,必如此方能信心倍增,膽識愈壯。
切不可襲取成套,練者心放神馳,手腳俱涉假象,屈而不伸,
如演戲之比勢,虛應故事, 久之不特無益,而又害之。』
所以,一個練武人的絕招是甚麼?不必然是有名、或是響叮噹的稱謂。我認為的絕招就是你愛用的、你常練的、你下的功夫最深的那招就是你的絕招。
它會在危急時會自然反射出,擊中的或然率也是最高。

【細節和整體】
初練拳,通常是從樁步、腿法、手法……等細節開始著手。就像西醫在治病一樣把人體解剖為各個組織分門別類醫治。
當練拳到某個階段時,我們也要嘗試用建構的角度來看一門武術。嘗試用創拳者的角度來拼湊所有的細節成為一個整體。就像中醫是用整體觀來看待身體一樣。
也許,我們並不真正瞭解創拳者的原意,但是經由這樣整理歸納的過程,自己對這門武術也就有更深的一層認識。就像螳螂拳創造者王朗祖師,集結了十八家武術特色為螳螂拳,若沒有從整體的觀念去建構,這十八家恐怕也成大雜燴了!


【空手入白刃???】
很多學員都會問我,如果有人拿刀砍我的時候怎麼辦?
我的回答通常是:
『別人有兵器的話那我們也要有兵器,不然就要逃啊!』
通常問我的人這時都會有失望的表情,加上OS為什麼沒有奪刀呀?
道理很簡單,就一寸長一寸強,一寸短一寸險!再加上奪刀奪槍在實務上是風險很高的事情呀。
可是事情總會有極端的時刻,當遇到沒得跑也沒兵器的時候,當然只能面對了。所以,奪刀術、奪槍術還是可以對練,有助於增加生存機率。但是,必須要清楚事情應對的程序,否則沒求到生,反而致死了。

【適量的運動 規律的生活 均衡的飲食】
武術可以健身,純粹是站在運動及預防醫學的角度上面說的。
以前常有人說練某某拳可以治某病,例如金勁可練肺,捅勁土平可練脾胃。
又或如八段錦「調理脾胃手單托」…等云云。好像都指出練拳可以治病云云。
我想這實在是太為難武術了。有病還是要先看醫生,才不會加重病情。在恢復期可適當的練習反而有助於身體恢復健康。
已有科學報告指出:『針對 19-29歲的平常不常運動者,讓他們分別每周進行三次或五次的40分鐘有氧運動,連續達12周之久。由血液檢察中發現,每周三次運動者的CD16殺手細胞增加27%,而每周五次者則只提高21%,而每周運動五次者,免疫細胞數量竟減少33%,每周運動三次者則沒改變。』
所以運動過與不及都是不好的!
唯有適度的運動與足夠的休息,並且注意飲食上的調節與多樣化,才能保持身體健康。

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