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傳統武術推廣的困境】
◆初學「入手」太複雜:
傳統武術是從生活演變而來,並非是規則和比賽的產物,再加上各門拳種、體系的逐代疊加,導致所學習的內容及範圍很龐雜。光手臂的運用就有拳、掌,指、勾、肘、肩等,和拳擊運動比起來直、勾、擺拳比起來,複雜許多。所以在分配到練習的時間時,對初學者而言,不容易掌握而且沒有成就感。除非是天生對傳統武術有濃厚興趣的人,否則許多人在學習之初就容易打退堂鼓。對應的方法,就是分階段重新設計練習內容,並加強練習者的體驗。但如何保有一個拳種的特性及廣度,真的是不容易。
◆傳統武術不能用或不實用:
我覺得這個問題比較容易處理,對應方法就是去戴護具去對打。空談再多的理論、氣、手法…,都比不上實際對抗。只有從對抗中再反推回來訓練方法和內容,有時候你會發現老祖宗已經設計在裡面了。而不是從拳術套路中去推應用方法,這樣真的是在隔靴搔癢,而且很容易做出錯誤的假設。
◆練習傳統武術為什麼要收費:
曾經是「窮文富武」的傳統武術,曾幾何時,都有很多人都會在網路回應:「學國術為什麼要錢」、「在公園學不用錢」…等話語。傳承良好的武術運動,是一門技藝,需要投入金錢和時間慢慢浸淫學習的。反觀傳得越廣的、越廉價的,反倒是越雜亂、越沒內容了。就以「跑步運動」而論,大家都認為自己會跑、很簡單,實際上跑出問題、受傷的人,多的不勝枚舉。所以學習武術運動,還是要找適合的教練指導,才不會出問體。
其次,越是「廉價」,就越容易讓人看成「沒有價值」,而後起的人,就越難以此為生活,無以為繼,武術的傳承就越容易中斷,蓋要先顧好「麵包」才能顧到興趣呀。所以,教授傳統武術跟上健身房、競技武術道館學武術一樣一定要收費,也不要為了推廣而免費,必須有所本才行。
◆教練品質問題:
這個問題也是難解,傳統武術不像競技武術已經推廣發展很久,所以師資品質比較一致。而傳統武術拳種品類太多,不同的拳術之間又難以互相認證,再加上好為人師的狀況,不是該拳種的習練者也說得頭頭是道,所以劣幣驅逐良幣的情況很嚴重。大抵上,建議到有協會的組織,或是該拳種的嫡系子弟學習會比較妥當。
其次,傳統武術經常夾雜著傳統用語、傳統的身體知識,有時候連教者自己也說不清楚,更不要說是聽者了。所以未來的教練,如何用現在的話語,再結合現代的醫學、解剖、運動科學等學科,來充實自己的教材,再授與學員,實在是一大課題。
◆傳統武術推廣的經營開銷
許多傳統武術的推廣都是在公園、廣場、校園…等。所以也因此延伸出許多問題:搶場地、雨天無法練習、無法擺放足夠訓練器材、專業度不符合現代、固定場址…等。所以傳統武術若要走出以往的格局,勢必是要租場地,固定經營。隨之而來的問題即是經營管銷費用,租金、設備的添購及汰換、水電費、商店形象的維持…等。一個行業有可行的商業模式才可能永續存活,像跆拳道、拳擊、健身房等道館的經營,就成了我們可以學習的對象。如果連我這種有經濟基礎的人都經營不起來的話,怎麼能寄望後進者可以靠教授傳統武術生存,這樣傳統武術的傳承就會越來越狹窄、同溫層、甚至是斷絕了。
◆負面行銷打擊傳統武術的形象
自從「徐曉東打假事件」後,傳統武術的形象一蹶不振,打假是為了求真,不能算是壞事。但是「馬保國事件」卻是重創了傳統武術,以至於當有人聽到你是練傳統武術時,第一個反應就是「你會不會閃電五連鞭?」連兒童班的孩子都會吵說「他要學閃電五連鞭!」了。一個不懂傳統武術的人,卻把傳統武術給搞砸了,真是孰可忍孰不可忍!
再加上「武無第二」的心念,許多的意氣、輕視、言論、門戶、內外家之爭,實在是也沒甚麼必要。我也只能做好「兄弟登山,各自努力。」就好,在自己的版面闡述自己對武術的觀點,許多評價也僅能放在心裡。
在這樣的情況下,學習傳統武術的人是越來越少了!這樣真的是很可惜。我認為傳統武術裡還是有許多有價值的東西的,比如防身、健身、對人氣質的改變…等。
#花蓮八極拳 #花蓮武術教學
留言
張貼留言